7月12日上午,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和四川大学博物馆主办的“侯开嘉教授执教川大30年师生书法作品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开幕。现场展出了侯开嘉及其学生们的114件书法作品,展期将持续至9月11日。
开幕现场热闹非凡,侯开嘉的学生们干脆为老师设了一个“专座”,然后轮流上前与他合影留念。有人笑称:“侯老师成打卡点了。”
侯开嘉在展览现场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成果集《翰墨写春秋》(全三册)也在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首发仪式。这是侯开嘉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部包括教学、创作、学术方面相关内容的作品集,侯开嘉的札记、题跋、访谈录等文章及其好友和学生们的述评文章,以及本次展出的书法作品,都收录其中。
展开剩余69%今年79岁的侯开嘉仍在上课:每周五上午,学生们仍会在课堂上见到这位热爱教学的老先生。这还是在他因为腰疼而减少了出门次数之后。之前他除了上课之外,晚上还经常去川大书法研究所的画室和学生们交流,为此曾被好友半开玩笑地调侃说:“几乎是每天晚饭后就赖着去辅导同学们。”
侯开嘉也坦言自己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书法教学:“我搞书法就跟人家跳广场舞一样,都是出于爱好。而且上课对我自己也有好处啊——动脑筋讲课可以锻炼思维,延缓老年痴呆;常和年轻人交流,自己心态也快乐。”
他把自己这辈子的成绩,用简简单单三个词就总结了:写字、作文、教学生。“退休前做的是这些,退休后做的仍是这三件事的延续。
其中,对于教学生这件事,侯开嘉格外重视。“学生就是老师的作品,如果学生学得不好,那只能说明老师教得不行。”他说,“有一些老师做学术研究可以,但对上课不够重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把学生教好是教师的责任。”
展览现场
对于自己在川大这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侯开嘉是有自豪的:他教出来的学生们,毕业论文盲审基本没有不通过的;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其他高校当老师,几乎都成为该校骨干人才。
学生们对侯老师的爱戴,从他们积极组织了这次展览以及在现场紧紧簇拥着老师的场景中亦可感受到。一位真心对待学生的好老师,一定会得到学生们的真心敬重。
对于目前国内的书法专业教育现状,侯开嘉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担忧:虽然全国有超过百所高校设有书法专业,但随着一批老教授的陆续退休,部分高校出现教学骨干青黄不接的情况,甚至有大学因此而不得不取消了书法专业,就是因为缺乏师资力量。
展览现场
“我现在之所以退休了还在坚持上课,就是有这个担心。”他说,“但我对川大书法专业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我们的书法专业本硕博齐全,青年教师人才济济。”
侯开嘉希望全国各地能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大力抓书法教育。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如今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较大削弱,“提笔忘字”的现象极为普遍。
“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他在《中国书法如何才有可能走向世界》一文中写道:“进行书写的技能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只有从中小学生抓起,才有可能使书法艺术逐渐成为国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中国拥有了庞大的书法人口时,才有底气谈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问题。”
发布于:四川省杭州股票配资门户,配资炒股软件,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