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的导弹数量还停留在个位数;而到了现在,每天有7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轰炸乌克兰已成为常态。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从2022年9月至2025年7月,俄罗斯军队的攻击强度激增了近百倍。西方阵营未必有足够的资源和意志力,能够持续全程陪伴这场消耗战。
2022年秋季,俄军每天发射的导弹数量往往不足十枚,主力的X-55巡航导弹和“见证者-136”无人机月均投放量也仅为个位数。局势在2023年底发生变化,尤其是12月,俄军一次性发射了840枚导弹,单日平均达到29枚。进入2024年8月,纪录被进一步刷新,当月导弹发射总数高达1110枚,平均每天近36枚,基辅的防空警报几乎整夜未停,城市笼罩在紧张的防空氛围中。
6月29日晚,一次规模空前的袭击中,俄军派出537架无人机与导弹混合打击乌克兰,乌军派出的F-16战机成功击落7个目标后坠毁,成为冲突中损失的第三架该型号战机。7月14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空袭,投入741枚空袭弹药,其中728架无人机直接冲击乌克兰西部的重要军火枢纽,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利沃夫的夜空,给当地居民带来深深的恐慌。
“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因其高性价比成为俄军消耗战中的利器。从最初每天仅投放7架,迅速增长到近期单型号单日高达355架。这种结合伊朗技术和俄罗斯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消耗品”,每架造价约2万美元,却让乌军不得不动用价值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来拦截,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西方曾预测俄罗斯的导弹库存将在半年内耗尽,但事实并非如此。俄罗斯防务工业将传统汽车工厂改造成无人机生产线,通过简化电子元件设计和引入朝鲜的弹药供应,使得“见证者”无人机的月产量翻了一番。X-101巡航导弹则采用了“拆解重组”的方式,从库存的S-300防空导弹中拆卸制导模块进行再利用。同时,伊朗提供无人机发动机,朝鲜输送火药和炸药,多国协同合作让俄罗斯导弹的月产量突破千枚大关,远远超过乌克兰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
更让西方担忧的是俄罗斯在打击战术上的转变。俄军将导弹与无人机混合编队出击,利用廉价无人机诱骗防空系统启动,然后再派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防线。2024年7月13日,这套战术首次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摧毁了乌克兰两套美制“爱国者”导弹发射装置,这套号称“最强防空盾”的系统在俄军面前出现了罕见的破绽。
乌军声称对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的拦截率高达79.8%,但数据显示,2025年6月俄军发动的479架无人机突袭中,仅有211架被击落,超过一半的目标突破了乌防线。即便拦截成功,代价依然惨重。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高达400万美元,用它来拦截单价约2万美元的无人机显然是得不偿失。尽管特朗普恢复了对乌武器的供应,但他要求欧洲国家承担费用。德国已经拒绝了乌克兰追加“爱国者”系统的请求,理由是本国仅剩6套,连北约的防务责任都难以保证。乌克兰空军平均每天执行5次拦截任务,飞行员们的疲劳程度日益加剧。
更为严重的威胁来自战场西部。俄军最近加大对乌克兰西部交通枢纽和军火库的猛攻,意图切断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通道。如果利沃夫至基辅的铁路网络被摧毁,乌克兰的弹药补给将陷入极度困难。即使西方想提供援助,运输线路也将被完全阻断。
随着这场消耗战不断拉长,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正悄然重现。北约已在波兰部署了核打击战机,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则向白俄罗斯调动。如果乌克兰防线最终崩溃,欧洲将不得不面对与俄罗斯的全面军事对峙。廉价能源的时代和双边经贸往来将成为历史,军事对抗的铁幕再次降临。
基辅在所谓的“拦截神话”中渐趋疲惫,西方在援助账单面前踌躇不前,俄罗斯用无情的数字再次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导弹的产能才是胜负的关键。
杭州股票配资门户,配资炒股软件,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